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鸿蒙内核源码中的CPU工作模式,详细阐述了CPU的七种工作模式,包括内核态和用户态等。通过对这些工作模式的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鸿蒙内核的工作机制和性能优化。文章旨在帮助开发者深入了解鸿蒙内核源码,为相关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本文深入探讨了鸿蒙内核源码中的CPU工作模式,详细介绍了CPU的七种工作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通过对源码的细致解析,揭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CPU运行特性,旨在为深入理解鸿蒙内核的工作机制提供参考。
CPU的工作模式,也叫操作模式或处理器模式,是决定处理器如何裁决特权级别和如何处理异常的关键参数,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其统称为“工作模式”。
CPU工作模式的概述
正如一个项目的后台管理系统有权限管理一样,CPU的工作模式也有其特定的权限设计,这些设计在成熟的软硬件架构中不可或缺,虽然大部分应用程序并不需要了解这些底层细节,但理解其工作原理对于深入掌握系统运作机制是非常有帮助的。
七种工作模式详解
在ARM体系中,CPU的七种工作模式包括:用户模式、快速中断模式、普通中断模式、管理模式、终止模式、系统模式、未定义模式,这些模式的具体解释和区别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阐述。
异常模式栈空间的申请
鸿蒙内核为每种异常模式申请了独立的栈空间,管理模式需要较大的栈空间来运行复杂的系统调用函数,而某些异常模式则需要较小的栈空间,过大的局部变量可能会导致栈溢出,因此需要对栈空间进行合理管理。
异常模式的入口地址
不同异常模式有各自的入口地址,这些地址在开机代码中定义,当发生异常时,CPU会根据异常类型跳转到相应的处理函数,这些入口地址经过编译链接后,会变成具体的内存地址。
开机代码解析
reset_vector是开机代码,其中进行了一些早期的CPU设置,如禁用MMU、i/d缓存等,理解开机代码是理解整个系统运作机制的重要一步,后续文章将详细说明每行代码的用途。
本文通过解析鸿蒙内核源码,详细阐述了CPU的七种工作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工作模式的特性和运行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鸿蒙系统的核心原理,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其更好地掌握鸿蒙系统的内核机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