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摘要:本文将介绍Spring框架中的面向切片编程(AOP)概念及相关术语。AOP是一种编程思想,旨在将跨多个模块的关注点(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等)与业务逻辑分离,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本文将详细解释AOP的基本概念,包括切面(Aspect)、连接点(Join Point)、增强(Advice)等术语,以及它们在Spring框架中的应用。
个人简介:
我是一名大三在校生,热衷于AI编程,我的个人主页是“落798”,您可以通过个人WeChat:hmmwx53与我联系,我在多个领域都有涉猎,如零基础学Java、重识C语言、计算机网络体系、HCIP数通工程师、微信小程序开发、HarmonyOS 4.0 应用开发、Redis快速入门以及RabbitMQ快速入门等,我始终坚信:“我很忙,但我要忙的有意义!”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并加入关注。
文章目录:
AOP概念及相关术语概述
概述: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是一种设计思想,是软件设计领域中的面向切面编程,它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方式实现,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给程序动态统一添加额外功能,利用AOP可以降低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开发效率及程序的可维护性。
相关术语解释:
1、横切关注点:分散在各个模块中解决同样问题的部分,如用户验证、日志管理、事务处理等,它是根据附加功能的逻辑需要定义的,每一个横切关注点上要做的事情都需要写一个通知方法。
2、通知(增强):想要增强的功能,如安全、事务、日志等,通知方法包括前置通知、返回通知、异常通知和后置通知等。
3、切面:封装通知方法的类。
4、目标:被代理的目标对象。
5、代理:向目标对象应用通知后创建的代理对象。
6、连接点:方法排成一排后,每个横切位置的交叉点,通俗说,就是Spring允许使用通知的地方。
7、切入点:定位连接点的方式,它描述的是如何查询连接点的条件,如使用类和方法作为查询条件,Spring的AOP技术通过切入点定位到特定的连接点。
作用:
1、简化代码:把方法中固定位置的重复代码抽取出来,让被抽取的方法更专注于核心功能,提高内聚性。
2、代码增强:把特定功能封装到切面类中,根据需要增强方法的功能。
写在后面:
在深入学习Spring框架技术的过程中,结合《spring技术内幕》一经典图书内容,对其进行了深入理解和总结,编写成本专栏,希望对新学习Spring框架的小伙伴有所帮助,推荐一本Java开发者必备的图书《spring技术内幕:深入解析spring架构与原理(第2版)》。
欢迎添加微信,加入我的核心小队,请备注来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