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摘要:编译原理中的词法分析器是编译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识别源代码中的单词符号(也称为令牌)并将其转换为内部表示形式。在C/C++编程语言中,词法分析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能够识别并处理各种语法元素,如关键字、标识符、运算符等。通过对源代码进行词法分析,编译器能够进一步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最终生成可执行代码。这一过程对于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前言与思路
词法分析器是编程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输入的源代码分解为一个个的词汇单元,为后续的语法分析提供基础,一开始我对这个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式并不十分了解,但在查阅了博客和书籍后,我发现大多是通过暴力判断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功能,但代码量大且重复性高,不符合我对代码简洁、易读的要求。
我想到了使用偏移量的方法,我制定了单词分类表,将关键字、界符、运算符等分别归类,为每个类别在全局数组中分配位置,根据字符串在表中的位置确定偏移量,当输入字符串时,通过切割提取,判断其在全局数组中的位置,从而得到种别码,根据种别码的范围,就可以知道数据类型。
我的词法分析器主要针对C语言进行实现,使用C++的运行环境,由于使用了布尔类型,所以需要C++的环境支持。
NFA和DFA图
这两个图是为了描述词法分析器的状态转换而画的,对于理解词法分析器的实现过程有帮助。
单词分类表
我整理了38个关键字、运算符和界符,并为它们分配了种别码,这些种别码将用于后续的判断和处理。
具体代码解释
接下来是定义的全局变量,由于特殊符号如“+”“-”“*”“/”在VS中运行会报错,所以我使用方括号进行包围,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我需要添加关键字或其他内容时,只需要修改下面的代码部分即可。
接下来是函数的声明,具体的实现将在后面的源代码中给出,通过注释,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函数的作用。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关于如何提取运算符的,由于运算符只有两种长度(我之前有长度为3的运算符,但考虑到没必要就删掉了),所以一开始我也考虑过暴力判断的方式,但后来我发现,只需要简单地列一个表就可以高效地从字符串中提取出运算符。
对于后缀为“+”或“=”的运算符,我们可以直接提取出来;对于像“>”这样的特殊符号组合,我们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提取出来,这种方式大大简化了代码,提高了效率,在实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错误处理、输入验证等,这个思路是简洁且有效的,至于具体的实现细节和代码示例,我会在后续的源代码中给出,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