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路由基础,包括路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路由是网络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网络数据的传输和转发。通过路由技术,可以将不同的网络相互连接,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本文介绍了路由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为深入了解路由技术打下基础。
路由器定义了外部优先级和内部优先级(数值越小代表优先级越高),路由选择遵循的次序是:外部优先级远高于内部优先级。
①外部优先级:用户可以手动为各路由协议设置优先级。
(图示:展示外部优先级的设置界面)
②内部优先级:这一优先级无法被用户手动修改。
(图示:展示内部优先级的设定,通常是由路由器厂商根据设备性能和网络环境进行预设)
转发原则:最长匹配原则
在路由表中,如果存在多个匹配目的网络的路由条目,路由器会选择掩码最长的条目进行转发,以确保数据包的准确传输。
(图示:展示最长匹配原则在实际路由表中的应用)
负载分担
静态路由支持到达同一目的地的等价负载分担,确保网络流量均匀分布,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图示:展示负载分担的工作机制)
路由备份(浮动路由)
在网络中,当主路由失效时,浮动静态路由会加入到路由表中,并承担数据转发业务,确保网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图示:展示浮动路由的工作流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路由协议的分类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典型代表有RIP、EIGRP、OSPF以及IS-IS,这些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GP):典型代表是BGP,用于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的更新方式包括周期更新和触发更新,动态路由协议的种类主要是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如BGP和RIP)
这些协议采用距离矢量算法,相邻路由器之间会互相交换整个路由表,并进行矢量的叠加,最终学习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该算法的特点包括周期性交换路由表、交换整张路由表内容以及采用水平分割技术防止路由循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存在一些缺陷,例如metric的可信度问题和收敛速度缓慢。
(图示:展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流程和特点)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和IS-IS)
这些协议采用链路状态算法,它们将路由器分成不同的区域,收集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链路状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然后每个路由器根据拓扑结构图计算路由,这种算法能够更有效地适应网络变化,并提供更快的收敛速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