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实测6G技术时发现了重大缺陷,这些问题相较于5G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日本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使6G技术沦为固网附庸。这一发现对日本的通信技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联合多家通信巨头如DOCOMO、NTT公司、NEC公司和富士通共同研发了全球首个6G设备,数据传输速率高达惊人的100Gbps,这无疑是技术层面的一大飞跃,测试结果显示,6G设备的数据传输距离仅有短短的100米,这一缺陷使得6G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变得渺茫,可能仅能作为固网宽带的补充,无法实现独立的移动通信技术地位。
回顾5G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问题,当年,中国和欧洲主推5G厘米波技术,而美国则选择了发展5G毫米波技术,但由于5G毫米波的覆盖距离过短,仅有美国采用了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将5G毫米波仅作为固网宽带的补充,并未实现独立建网,这一现状使得我们对6G技术的发展持谨慎态度。
6G技术计划的频段更高,超过了100GHz,这使得其覆盖范围相较于5G毫米波更小,日本测试的6G设备覆盖距离仅为100米的结果并不意外,当前全球已建成的5G基站中,大约六成在中国,虽然中国建成了大规模的5G基站,但运营商已经发现5G厘米波存在覆盖距离过短的问题,为了降低巨额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运营商已经转向发展低频5G。
从2G时代的经验来看,先进的技术参数固然重要,但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样关键,美国推出的CDMA技术虽然更先进,但由于成本较高,全球大多数运营商最终选择了低成本的GSM技术,如今5G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运营商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的低频5G,而无法承受高成本的5G厘米波。
如果6G无法解决超高频频段的覆盖问题并降低成本,那么它可能会像5G毫米波一样,无法大规模商用,只能作为固网宽带的补充,设备商需要拿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来解决超高频频段的覆盖问题,否则,仅靠增加频谱数量来提高数据速度对运营商来说并无实际商业价值。
6G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设备商需要不断创新,解决超高频频段的覆盖问题,并降低成本,以实现6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运营商也需要关注技术的实际商业价值,做出明智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